年11月27日讯,家住通州的赵兴斌老人有一个习惯,不管是出门旅游还是外出散步,速写本和画笔从不离手,就连拍合影时,手里也拿着速写本。这是他保持了50多年的习惯。赵兴斌老人坦言,他喜欢用画笔记录下城市的变化。在副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中,赵老也拿起画笔,记录下通州变化发展的点点滴滴。在他看来,这也是为副中心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在通州居住的8年间,赵老亲眼见证了小区附近,乃至整个通州区的变化。速写本拿了50年“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,我十分热爱这里。”赵兴斌是教授级高级建筑师、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,和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。年,20岁的赵兴斌从老家黑龙江考到北京的中央工艺美院学习建筑装饰,这所学校是清华美院的前身。在这里,赵兴斌接受了五年的美术教育。“我从小就对美术比较感兴趣,十几岁的时候还参加过全国的少儿美术比赛,加上大学时期的专业教育,让我对建筑速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”年,25岁的赵兴斌大学毕业,回到家乡,在黑龙江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,直至退休。从参加工作到退休,赵老对建筑速写产生了痴迷般的热爱。几十年下来,赵老已经数不清自己画了多少幅建筑速写。在赵老家中,每一个速写本都被他画得满满的。他自豪地对记者说:“上学时期我拍合影手里就拿着速写本和画笔,现在我拍合影还是这样。”年,赵兴斌老人搬到了通州。在通州居住的8年间,赵老亲眼见证了小区附近,乃至整个通州区的变化。用画笔记日记通州的变化日新月异,和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赵兴斌又重新拿起了画笔,用速写的形式记录着通州的发展。城市副中心工地赵老将自己画通州的这8年分为了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是年到年,赵老称之为通州的开发阶段。第二阶段在年以后,也是通州的迅速发展阶段。而从年开始,赵老眼中的第三阶段,就是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新阶段。“阶段不一样,对于作品的要求也不一样。这个阶段,好多地方都在开发,我画的主要就是动迁的房子。”第一阶段,赵老主要是来到一些即将动迁的村落,在画纸上记录他们最后的样子。年12月,赵老来到了小稿村,画了村里的一座关帝庙。从画作中可以看出,雪后的冬日,古老的关帝庙加上门口的几株大树,显得十分静谧。古迹与古木,是赵老十分喜爱的景物,这样的题材他已经画过很多。到了年以后,通州迎来迅速发展,赵老的画作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正在修建的高楼,以及破土动工的新小区。赵老喜欢建筑,也喜欢画建筑,这与他的职业有关系。九棵树地铁站南侧的金城大厦、世爵源墅旁边的各个小区全都可以在赵老的作品中找到影子。他常说:“拿什么反映一个城市,甚至是一个地区的发展?建筑是最直观的。”尤其是金城大厦,从动工的那一刻开始,赵老就密切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
http://www.shijuea.com/sjcz/11801.html